Skip to content

将进酒

原文
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用醒。
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
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五花马、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
解读

AI 解读

李白的《将进酒》以豪放奔涌的语言,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短促、怀才不遇的复杂情绪时,选择以狂饮高歌来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姿态。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梳理这首诗的多重维度:

解读维度核心内容诗句示例
情感基调悲壮狂放:全诗以黄河东流、青丝成雪起兴,感慨人生短暂,但并非沉溺于悲伤,而是转化为追求当下欢乐、纵情饮酒的狂放姿态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核心思想自信与愤激的交织:一方面是对自我价值的极度自信,另一方面是对现实困境(怀才不遇)的强烈愤懑,借酒宣泄,蔑视权贵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 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
艺术特色夸张与节奏:运用极度夸张的数字和意象;语言节奏富于变化,长短句交错,模拟了酒宴上慷慨陈词的语气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 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结构脉络起承转合:从感叹时光流逝(悲),到主张及时行乐(转狂放),进而抒发对现实的不满(转愤激),最后以典物换酒、同销万古愁达到情感高潮(合)。全诗脉络

💎 深层次解读

这首诗的魅力远不止于表面的豪言壮语,其深层蕴藏着诗人深刻的矛盾与挣扎:

  • “愁”的实质:结尾点出的“万古愁”,并不仅仅是个人仕途失意的愁苦,更是一种对生命有限性(时间之愁)和古今贤才往往寂寞(历史之愁)的深沉悲慨。诗人是在用狂放来对抗这种深广的虚无感。

  • 矛盾的自我肯定:诗中通过否定“钟鼓馔玉”的世俗富贵和“古来圣贤”的寂寞道路,实则是一种反向的自我肯定,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追求个性自由的倔强。

  • 创作背景:此诗约作于李白被唐玄宗“赐金放还”八年之后(公元752年),他与友人岑勋、元丹丘登高饮宴时。了解这段怀才不遇的经历,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诗中那郁愤与豪放交织的复杂情感的来源。

希望这份解读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《将进酒》这首不朽名作。如果你对诗中某个具体意象或思想有更进一步的疑问,我们可以继续探讨。